4月16日上午,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青年作家研习所成立大会在16幢9楼会议室顺利召开,我校副校长李伟健、院长卜月华、党委书记章剑锋、党委副书记陈建伟、副院长占梅英等出席本次大会。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严红枫、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郭认可、浙江日报金华分社社长徐晓恩、《青年文学》主编张菁、都市快报金华站社长虞建光、我校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高玉,我院作家群代表吴雪岚、吴洲星、王羕蓉、后博寒等应邀出席。
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青年作家研习所正式授牌成立 青年作家群发展进入新阶段
会上,李伟健代表学校祝贺青年作家研习所成立,他赞扬了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在办学育人上的突出表现。李伟健鼓励青年要奋发有为,保持创作活力,并希望青年作家要坚定梦想,提升自我。同时,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要充分利用青年作家研习所这一平台,影响和带动一批青年学生,“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。
我院院长卜月华和文学分院院长俞敏华为青年作家研习所揭牌。
卜月华指出,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历来注重特色培育,着重“实基础、厚素养”的同时,强调能力培养和兴趣激发,学院通过开展语言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、给学分制班配备专业指导教师、聘请作家学者开设讲座等形式,为学生提供开放、宽松的创作环境和专业的指导。因而建院以来涌现一大批以吴雪岚为代表的青年作家。他认为,青年作家研习所的成立标志着我院青年作家群发展发展进入新阶段,也是学院培养作家、评论家培养方面的新举措。
研习所导师聘任仪式随后进行。由陈建伟宣读聘任文件后,章剑锋为吴雪岚、吴洲星、王羕蓉、后博寒等十位青年作家颁发聘任证书。现场还进行了吴雪岚、吴洲星、王羕蓉、后博寒的签名捐书仪式。
作家校友分享创作经历
研讨会围绕着“校园·创作·成长”展开,由俞敏华主持。浙师大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高玉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作用,赞赏了吴雪岚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在创作上的成绩,并期盼未来我校在文学创作上能涌现出大量人才。
严红枫用他的人生经历向大家诠释了“热爱”这个词。工人出身,没有上过大学的他却毅然选择了新闻这条路,一走就是31年,凭借有深度、有温情的新闻作品成为浙江省首个时代楷模。“要想写出能打动别人的新闻,凭借单纯的通讯是不够的,在基于保证新闻真实准确的基础上,借鉴文学的眼光去寻找最美的新闻视角。”严红枫分享了他多年写新闻体会。同样,郭认可也认为新闻与文学的跨界融合存在着天然的内在逻辑关系。他抛出了4个问题,期望引起大家对新闻与文学关系的深度思考:“文学与新闻媒体如何实现跨界融合”、“青年作家如何重视、提高媒介素养”、“媒体人如何提高文学素养”、“青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写好中国故事,发出中国声音”。
吴雪岚、王羕蓉、吴洲星、后博寒分别与大家分享他的创作经历。“作家”、“教师”、“编剧”,提到吴雪岚,必然会蹦出这些关键词。现在,她又有了新目标——制片。“喜欢就去写,更要勇于拿去投稿。”吴雪岚说,多亏了当年老师们的鼓励,才有了《后宫——甄嬛传》的成功。为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,徐晓恩更是提出,愿意为师大无偿开设文学专栏,专门为学生创作的小说、诗歌等文学形式提供一个平台。王羕蓉也在尝试将文学作品拍成电视剧,这些工作目前正在接洽中。王羕蓉与后博寒鼓励大家要勇于面对质疑,坚持梦想。“不要怕质疑,只要是钻石,一定会闪光的。”后博寒认为。张菁总结了所有人的发言,接着以“担当”高度概括自己的主张,提出两点想法:“第一,文学要立足于内心,用心感受文字与生活;第二,要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。”
我院依托语言文化节、原创文学作品大赛,文学创作与评论社、文谭社等社团,着力营造浓厚的创作氛围。目前,我院学生公开出版的文学专著已近30部。
编辑:魏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