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日晚上,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严红枫应邀来我院,开展以《新闻的发掘和媒体人的眼光》为主题的讲座。我院院长卜月华,副院长郑荣泉出席本次讲座,《青年文学》主编张菁女士应邀参加,讲座由院长助理、文学分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俞敏华主持。
讲座前郑荣泉宣读我院关于聘任严红枫同志为兼职教授的通知,卜月华为严教授颁发聘书。
严红枫首先通过一段12人的医疗团队坚守浙江湖州麻风村的视频故事,与大家分享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敢担当的责任与勇气,并发表了《山坳人生,照样出彩——记“中国麻风第一村”里的年轻医疗团队》的通讯。他将这篇约3000字的通讯稿打印出来分发给在场观众,结合案例告诉大家如何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:做生活的有心人,处处有敏感嗅觉的论点。他说:“只有偏僻的山坳,没有偏僻的人生。”
接着他又与在座学生分享了衢州“万少华团队”救助日军细菌战受害老人的视频讲述如何深入挖掘别人已经炒作、报道过的新闻,他从民族担当和民族情怀角度来挖掘这个典型的时代意义,巧妙地将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,生动地告诉大家采访技巧与挖掘故事的方式:“只要真的接地气,才能够勾起大家共同的理想情怀,触碰到民众内心柔软的东西,那些英雄人物,典型人物依旧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。”
严红枫用亲身经历与实践经验,表达了他对记者职业的热爱。他认为,记者不仅能够接触到很多事物,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,还能用文字和图片帮助很多人甚至改变很多人的命运。
讲座最后,在场观众积极向严红枫求教如何挖掘新闻点等问题,严红枫都结合实例一一给予了回答,并强调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。
摄影:刘松乘
编辑:魏欢